当前位置: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提案建议>文章详情

对市政协七届七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10-25 17:18 查阅次数:0 来源:市乡村振兴局 作者:

三门峡市乡村振兴局

对市政协七届七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

 

毋瑞芳、李广庆、亢帆、杜建刚、杨玉秋、王峰、高永刚委员:

各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关于搭建、夯实村集体经济平台推动乡村振兴的提案”及并入其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各位委员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中指出的有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板和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

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三有一持续及相关工作,严格制定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盯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地落实,不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切实提高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收入水平,全力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先后印发了《在全市开展三有一持续专项行动的若干举措》等文件,明确提出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根本,大力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积极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鼓励脱贫户以资源或资产入股或参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一)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经营

市乡村振兴局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作为项目资金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资产确权、后续管护、收益分配、群众参与等关键环节,高质量推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发挥成效。

一是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联合财政部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社会捐赠和对口帮扶等资金全面摸底,分类建立项目台账,交办相关部门,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确权扶贫项目资产629614万元。按资产类别为:公益性资产已确权264282万元,经营性资产已确权118268万元,到户类资产已确权247066万元。按确权属地为:确权到县政府或县直部门73434万元,确权到乡镇71325万元,确权到村238002万元,确权到户246854万元。

二是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对于确权到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属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确权到村的产业基地等产业项目,由村党组织领办的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直接经营,或者委托给效益好、前景好、能力强的企业或合作社经营,强化主体带贫服务,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项目基地,确保产业帮扶项目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市县乡村振兴局指导扶贫项目采取村集体自营、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对简单租赁承包或收益不达标的经营性资产,及时予以指导变更,实现村集体和群众收益最大化。全市经营性资产年收益4673.36万元,覆盖脱贫村306个,脱贫村集体经济受益累计2777.29万元。

(二)大力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

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新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村党组织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作用,领导、统筹村党组织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利用集体土地等资源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引导农户参与,形成紧密的组织联合体、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提升、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方共赢”。

一是加快推进村党组织领办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通过整合盘活农村分散的土地、荒山、林坡、资金、资源,实行“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围绕年初制定的“2022年底40%以上的行政村要由党支部领办建成1个以上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加快推进村党组织领办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广“一领办两带头三参与”合作发展模式,鼓励引导脱贫户和一般农户以资源或资产入股或参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抱团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共成立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459个,覆盖全市37.59%的行政村。

二是探索构建(村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金融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村党组织领办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组建乡()合作社联社,引导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及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之间,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村集体经济产业进入大市场、进入产业链、进入价值链,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针对不同市场经营主体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加大信贷、保险、证券等各种金融政策支持,赋能特色产业链发展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激发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形成“(村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金融”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二、构建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强化产业帮扶实效

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2022年,市乡村振兴局先后印发了《构建新型特色产业帮扶体系的指导意见》《三门峡市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工作要点》《关于印发<发展新型庭院经济增加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收入的“三十条”措施>的通知》等多个产业帮扶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深化特色产业帮扶体系,着力构建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庭院经济四级产业经济发展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脱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质量效益。

是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多元化新型乡村产业发展谱系。围绕我市果品、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烟叶、林果、畜牧、水产等规模优势产业进行摸底调研,按照生产、经营、加工3个体系,从面积、分布、产量、产值、贮藏、新型经营主体、加工企业及产品等13个类别,梳理完成全市特色产业发展谱系。果品涉及苹果、梨、桃、葡萄、樱桃、石榴6个种类,全市水果面积134.87万亩,总产值90.18亿元;畜牧涉及生猪、奶牛、肉牛、羊、蛋鸡、肉鸡、蜂、兔8个种类,总产值30.08亿元;食用菌涉及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及其它种类,总规模43260万袋,总产值32.22亿元;中药材主要涉及连翘、丹参、杜仲以及柴胡、黄精、山茱萸等17个种类,种植面积86.1万亩,总产值17.96亿元;林果涉及核桃、花椒和大枣3个种类,种植面积90.83万亩,总产值17.82亿元;蔬菜播种面积45.2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65万亩,产值14.9亿元;烟叶种植面积18.45万亩,产量2301.5万公斤,产值6.98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34万亩,产量711.99万公斤,产值0.88亿元。

二是加强产业帮扶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带动效益。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项目谋划。市乡村振兴局指导各县(市、区)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编制重大产业项目,建立衔接资金产业项目库,从注重基地扩张向注重深度加工转变,从产品向品牌转变。完善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贫成效。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作”“服务协作”“土地流转”“入企务工”等联结方式,建立起“支部引领、基地联建、项目共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确保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受益。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实施年度产业帮扶项目140个(其中:种植业74个,养殖业3个,加工业29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8个,其他26个),开工率100%,已竣工56个,竣工率75.68%。共投入财政衔接资金41595.2万元,已经拨付17749.11万元,拨付率85.27%,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1828户32678人,户均增收2979元。

三是加强农文旅娱饮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2022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积极发挥产业帮扶专项小组作用,联合农业农村、文广旅、林业等部门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帮扶质量效益。着力构建一二三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以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利益链“四链同构”为重点,围绕果、菌、药、牧等优势产业,强化县域城乡产业发展统筹,推进镇域产业集聚,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加工基地,在做强酒业、做大中医药业和肉类加工业上实现新突破,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打造沿黄流域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带。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聚焦沿黄村镇,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可看、可学、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做法。2022年,对市级确定的4个沿黄示范村,市衔接资金每村予以补助50万元,其中灵宝市50万元、陕州区50万元、湖滨区50万元、示范区50万元。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业。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开发“景区带动、城市依托、休闲农庄、古村聚落、民俗体验、度假康养、文旅文创、特色民宿、乡村美食”等多种模式的乡村旅游点。创新发展业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建设中小学生农事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2022年,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市文旅局申报成功15个河南省第一批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其中卢氏县4个、灵宝市3个、陕州区2个、渑池县2个、湖滨区2个、示范区1个,给予衔接资金支持8392.91万元。

三、多措并举稳就业,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

市乡村振兴局把就业帮扶作为提高脱贫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县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66个乡镇(涉农街道)、1221个行政村对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进行专项调研指导,县乡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就业联络员等基层力量对脱贫户及监测对象进行“村村过”、“户户过”。通过入户走访了解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家庭劳动力状况、务工情况、返乡返岗情况,全市就业帮扶工作呈现良好态势,针对排查出有就业意愿的应就业未就业的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劳动力,建立帮扶台账,通过精准推送用工信息、“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进行帮扶,已帮扶有就业意愿劳动力4324人。截至8月底,全市已就业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劳动力116871人,同比增长12.92%。

一是实施四个一批稳岗拓岗。坚持“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公益岗安置”多措并举,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人有就业。劳务输出就业一批。针对有外出务工需求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统筹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豫见”劳务合作、网络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等专项活动,帮助1.03万名农村劳动力顺利返岗。就地就近就业一批。针对有就业意愿、但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对接本地企业、帮扶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等各类就业载体,优先为脱贫劳动力提供就近就业岗位。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一批。针对有创业意愿、有创业条件的脱贫劳动力,支持其返乡入乡领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一批。针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统筹财政衔接资金、县乡财政资金、行业部门资金、村集体收入、社会帮扶资金,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针对60岁以上的弱半劳动力,根据身体情况合理安置益贫岗。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需要,增加就业协管员、岗位信息宣传员、疫情防控员等临时性公益岗位。截至8月底全市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2087人,其中安置脱贫人口19792人、监测对象2295人。

二是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3月25日,市乡村振兴局印发《三门峡市乡村振兴部门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提高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技能,提升劳动力持证就业比例,增加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就业收入。今年以来持续开展“雨露计划”各项培训工作,动员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职业技能评价,申请评价机构备案,面向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开展技能评价工作,按规定给予评价补贴。截至8月底,全市乡村振兴系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共计培训人数8322人,持证2334人,高技能人才1082人,备案评价机构企业3个。

四、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

2022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紧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持续增加这一核心指标,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守牢不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底线。

一是坚持网格化管理,聚焦返贫致贫风险,把好进口出口关。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实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网格长+网格员+帮扶干部+群众”管理体系,前移关口,把牢排查责任防线。同时,市级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相关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比对机制,行业部门定期或实时精准推送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化解可能出现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截至8月底,全市共识别监测对象14472户3831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245户6378人,边缘易致贫户1995户534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0232户26598人。

二是坚持精准化帮扶,聚焦脱贫户(监测对象)收入增加,深入开展收入算账工作。聚集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持续增加这一核心指标,组织两次入户算账,着力分析脱贫户、监测户各类型收入的短板弱项,根据其家庭成员结构和资源情况,制定出持续增收的针对性措施并落实到人到户到项目,确保监测对象能够及时得到帮扶。前三季度,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8.46元,与去年同期(2021年度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的80%)相比增幅24.20%,生产经营性纯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达到90.11%,与去年相比增加1.3个百分点;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10155.06元,与去年同期(2021年度全市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的80%)相比增幅31.18%。

三是坚持常态化预警,聚焦集中排查工作,全面开展整改巩固提升。围绕集中排查五项主要内容,全面开展所有农户筛查和“十个重点群体”排查,确保实现漏识率、错识率、错退率和数据质量四个“零差错”目标。集中排查期间,全市筛查排查共涉及66个乡镇(街道办),1220个行政村;共筛查农户427260户1436848人,其中自主申报211户783人,排查重点农户69443户230148人;经排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68户1164人,标注风险消除监测对象1088户3120人。

四是坚持信息互通,聚焦行业部门数据比对,自上而下加强监测预警。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相关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的通知》(三巩固脱贫组办〔2022〕5号)文件,定期或实时精准推送监测预警农户信息和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隐患信息,充分发挥行业部门预警监测作用。

目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正在稳步前进。下一步,市乡村振兴局将继续围绕“三有一持续”,大抓产业、就业帮扶成效,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严格落实动态监测帮扶举措,不断提升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向上向好发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最后,衷心地感谢各位委员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各位委员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推进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2年9月13日